提速快的车(提速)
联合国贸发会议周三发布报告称,第三季度全球贸易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%,虽然较二季度19%的下降大幅放缓,但仍不足以重回增长区间。
企业生产积极性保持平稳。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自6月份以来便持续改善,与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表现出现背离。
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%,为2018年5月中美贸易争端以来的最高值。原因是国内开始承接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纺服出口订单,需求的突然改善造成短期的用工荒。虽然欧美的疫情在10月下旬有所发酵并且多个国家开始采取新的限制措施,但欧美目前的情况是服务业停摆,但是民众对实物的需求以及制造业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。订单持续叠加预期向好,补库存周期在即。同时,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上升0.6%到59.3%,同样为18年以来的最高值。
我们认为,中国的制造业景气扩张周期还没有见顶的迹象。我们认为随着外需订单在近期的走强,未来几个月预计会推动制造业就业景气度开始上行,同时疫情常态化下就业结构将继续向服务业倾斜。二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4。
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,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分配结构明显改善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,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,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,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,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,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。加强数字社会、数字政府建设,提升公共服务、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。促进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健康发展。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、海洋装备等产业。
立足国内大循环,发挥比较优势,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,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,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,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、进口和出口、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,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同心同德,顽强奋斗,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!。
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。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,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。推进能源革命,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,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,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,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,建设智慧能源系统,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,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,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,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、双向流动,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。
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,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,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,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,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。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完善科技评价机制,优化科技奖励项目。
支持特别行政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,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,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,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。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,加强黑土地保护,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。
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,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,增强学生文明素养、社会责任意识、实践本领,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。
支持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,加强边疆地区建设,推进兴边富民、稳边固边。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,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。依托强大国内市场,贯通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各环节,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,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。健全覆盖全民、统筹城乡、公平统一、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。坚持中西医并重,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。提高海洋资源、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。
发展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。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,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,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,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,培育养老新业态,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,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。
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,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,扩大就业容量,提升就业质量,促进充分就业,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。八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,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主体功能区战略,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,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,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。
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。完善乡村水、电、路、气、通信、广播电视、物流等基础设施,提升农房建设质量。
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,推进排污权、用能权、用水权、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。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,强化要素支撑。推进能源、铁路、电信、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。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、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,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
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,增强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实效。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,激发民间投资活力,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。
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,落实生态保护、基本农田、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,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。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。
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,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,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。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、破坏、颠覆、分裂活动。
十三、统筹发展和安全,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,实施国家安全战略,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,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,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,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,筑牢国家安全屏障。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,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,完善存款保险制度,健全金融风险预防、预警、处置、问责制度体系,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。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,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,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,完善长租房政策,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。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。
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,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,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。完善再分配机制,加大税收、社保、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,合理调节过高收入,取缔非法收入。
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流。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,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,提高决策科学化、民主化、法治化水平。
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,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。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,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,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,发展先进作战理论。